默认模板

文字(script)是人类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[1][2],可单独或经组合表达某种或某些语意信息[3]书写体系(writing system)则是一种基于文字和使用规则以利在视觉上表现口语沟通的方法。

类文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书写符号体系,用来记录特定事物、简化图像。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,有些是以形表意,有些是以形表音,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,以形表意的文字),与语音无甚关系,中国文字便是从此渐次演变而成。有些中文字可以从表面、部首、字旁看到一些联系旁通的字义。而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没有的。所以古代中国文字在不同的语系区域拥有不同发音,即方言的存在。汉字已经被邻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为书写纪录。一般认为,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。

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,其后历经不同演变,部分发展成语言符号体系,后亦可用来纪录人生经验与见闻。除了汉字及其衍生文字之外,当代世界绝大部分的文字的历史都可追溯至古埃及圣书体文字

象形文字

[编辑]

又称为表意文字,是一种以图像表示内容的象形符号。像中文中的“日”、“月”等字都属于象形文字。象形文字是文字萌芽时期的产物,主要的优势便是易于理解,一看便懂,用于记录语言会有些困难,尤其是纪录虚词,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–刻符、岩画、文字画和图画字。不过到今天,这种表达意义的符号依旧很常见。比如网络上流行的颜文字。

意音文字

[编辑]

有些意音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,这种文字既吸收了象形文字易于理解的优点,又吸收了拼音文字造字方便的优势,尤其是对于虚词的造字,同时汉字摒弃了原音意文字中的读音成分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指示会意文字体系,克服了拼音文字只能被一种语言拘束的缺点,无论是操何种语言都可以用一套指示会意文字来很好的交流。有的语言学者认为意音文字代表人类文字史走出原始时期,进入高度文明时期,而这种文字已经可以编写历史了。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、古埃及的圣书体、中国的汉字、中美洲的玛雅象形文字。发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意音文字不多,目前主要有中国的汉字。楔形文字、圣书体、玛雅象形文字早已没人使用(有学者认为楔形文字、圣书体、玛雅文字其实仍然只是一种以形表音的表音文字不应看做音意文字,但更多人认为实际上所有的文字字形本来就都是用来记录语音的,按这种观点连汉字都是表音文字了),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被广泛采用的意音文字。但意音文字的缺点也是极为明显的,意音文字对应每项事物解释会创一个字体来表达,若将来遇到现有文字库没有对应解释的字,在新的字体创造与决定出来前,该事物便无法普遍表达,因此意音文字对应新事物的限制较大,没有拼音文字使用上的弹性。但是也可以通过组合其他字词而产生新的意思。像是”母牛”,而不是用牝。